人生路漫漫 中榕茶香伴
全场商品30天保价 7天无忧退换货 2000城市货到付款 满99免配送费
  1. 茶友圈
  2. 茶与生活
  3. 熟普发酵工艺发展脉络
熟普发酵工艺发展脉络
发布时间:2018/12/16 15:34:19

   谈及普洱,大家都知道普洱分为生茶、熟茶两种,其中区别主要在于熟普多了一道发酵的工序,这些都是老生长谈的,已经没什么好辨析的了。随着饮茶文化的普及,是不是发现越来越难在茶桌上以自己的知识碾压对方的智商?不着急,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熟普的冷知识。

   普洱熟茶发酵也有冷知识?不就是发酵嘛!

   其实不然,发酵的工艺说起来简单,但是从最初的实验成功,到如今的纯属工艺,期间并不是我们想象的一蹴而就。

   首先,在这里让我们缅怀一位故去的茶界大师,甚至是鲜为人知的一位大师,她就是被普洱界誉为普洱熟茶渥堆技术的创始人,唯一获得普洱茶生产技术领域的省级科技成果奖,唯一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的茶品并且获得中国普洱茶终生成就大师荣誉称号的吴启英先生。

25e6bb7feb285f531c4a3b8fc69f4fc.png

  那么吴启英先生是不是普洱熟茶发酵技术的起源呢?

  是也不是,吴启英先生开启的是现代普洱茶发酵技术,但是普洱熟茶的发源并不在她这个年代,而是要追溯到民国时期。

  早在民国,其实普洱发酵就已经出现影子了,那时候还不叫普洱熟茶,而是民国筑茶。民国筑茶本身是绿茶,只是为了框里能多放茶叶,旅途中能多带茶叶而选择了在绿茶干茶上洒水,而后用力挤压,这样一来,竹筐里装茶的总量就增多了而茶叶条索确不会因为用力挤压而破碎。劳动人民的智慧诞生了普洱熟茶发酵的前身,只不过,这时候的筑茶只是在绿茶的基础上洒水筑实,成品发红,发酵程度远远比不上现今我们所喝的普洱熟茶。

  民国筑茶因为汤色发红而被成为“红汤茶”,而到了五十年代初期,香港等地区又出现了“发水茶”。

  民国筑茶是为了运输过程中能携带更多的茶叶,而五十年代初期在香港出现的“发水茶”仅仅是为了适应市场而进行的一种做旧手段,这里的发水其实就是通过增加水分含量,加速普洱生茶的转化,初期,也就是五十年代初期,“发水茶”还只是控制在一小部分人手中,可以看做是当时造假的一种“先进技术”,到了后来,也就是五十年代初期到1975年之前,在这段时间里,“发水茶”技术传入广东,普洱造假大行其肆,以至于即便现代化手段能控制含水量、温度之后,广东依然背负“湿仓”的骂名。

  1975年就是一个很大的分水岭了。

   这里就不得不再一次提起吴启英先生了,到了1974年,吴启英先生率先在昆明茶厂试制成功普洱熟茶渥堆发酵工艺,1975年,昆明茶厂开始大批量生茶普洱熟茶!

   那么,同样是发酵,为什么香港、广东的只能称呼为“发水茶”?这里面就要牵扯到科学性了。早期民国筑茶、五十年代香港做旧发水茶属于经验时代,也就是说那时候知道这样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再到广东的发水茶,这个时期称为半科学时代或者称为半实验时代,这个时候已经知道了微生物的存在,但是闹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微生物,到底微生物是怎样起到作用的。到了吴启英先生的年代,也就是科学时代,这个时候才真正理解与掌握了微生物对于普洱发酵的作用及形成原因。

   理解、利用并掌握科学是人类进步史上的关键,放到普洱熟茶的发展史上也是一样。

0
热门推荐:

推荐文章 精品推荐 更多>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