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普洱的命名形形色色,有以产地命名的,比如:老班章、易武等,有以茶叶等级命名的,比如:金芽、宫廷等等,但是,在商业化未达到如今程度的时候,普洱的命名是比较规范的,三个时期命名的变化,也体现了普洱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号级茶可谓是普洱中真正的“古董茶”,它基本出现在晚清时期,至解放初期慢慢淡出历史舞台,不过如今能收藏一饼号级茶,那真正可以证明是茶界的大玩家了。比如前几天在东京中央香港5周年拍卖行上一筒拍出的1332.8万元港币的百年蓝票宋聘号。
普洱茶的辉煌时期是在清朝雍正年间,在当时为了管理普洱茶,清政府特意设立了“普洱府”,正因为如此“云南贡茶”得以产生。云南的产茶的茶区非常之多,但是最著名的是六大茶山,而六大茶山中排名榜首的为“易武”。在“道光”至“民国初期”,易武茶的发展特别旺盛,茶号、茶庄可谓是遍布各地;而当时在易武开办的茶庄商号也非常之多,较为著名的有:同庆号、同兴号、车顺号、宋聘号等等。这些商号的兴起,也为号级茶奠定了一定的历史基础,同时也见证了易武茶山的兴盛与没落。
号级普洱茶是由私人商号出产的。在当时均用“号”来命名茶庄,所以出产的茶几乎都称之为“号级茶”。号级茶以圆茶为主,使用石磨压制,通常350克为一饼,一桶有七饼,茶的包装是竹罄,在竹罄顶面标注着制茶商号。那时的茶饼和现在的茶饼不一样,那时的茶饼为“裸饼”没有任何包装,有内飞但是没有内票。
1950年到1965年之间,国家开始进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普洱茶开始进入国营时期,而私人作坊也从此消失。这个时期出产的普洱茶饼,都会在包装纸之上打印出“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或者中茶牌圆茶”。印在当中的“茶”字有黄印、绿印、红印、蓝印等,这些不同的颜色用来命名不同的品种,所以在这个时期的普洱茶都称之为“印级茶”。
印级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红印铁饼、大红印、蓝印铁饼、无纸红印等。有趣的是做印级茶的师傅大多是以前做号级茶的,而印级茶原料的主要来源为”勐海茶区“,所以在这个时期勐海茶区被大量开发。
七子饼茶其实就是圆茶,是在文革时期把圆茶改名为七子饼茶,在公私合营之后,出产的普洱茶都会在包装纸之上打印”云南七子饼茶“并且还会打印拼音。七子饼茶中间的”茶“字大多是绿色,偶尔也会打印“黄色”,以下关茶厂8653、8633,勐海茶厂出的7542、7572、8582、7592最为常见。因为普洱茶的日益兴盛,市场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七子饼茶也在这个时期大量出产。为了管理普洱茶市场,使普洱茶市场形成规范的秩序,在1976年,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对每家茶厂进行了编号,对唛号的使用也出台了规定。
茶饼的唛号一共有四位数,前两位数表示普洱茶的制作年份,第三位数表示普洱茶原料的等级,第四位数表示茶厂的编号。在当时为了规范市场,各个厂都有各自的编号,分别为:昆明茶厂1,勐海茶厂2,下关茶厂3,普洱茶厂4。
这些都是以前在国营体系下的,因为那时管理比较严,而现在国营企业对普洱茶生产的控制已经变得越来越弱,民营茶厂也在逐渐增多,唛号也没有以前那样规范了。对于普洱的命名而已也就更加的随意性了,如今普洱品名多样化同样也是市场极度繁荣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