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这个观点虽然是诡辩论的代表,却也是相对论的一个很好的佐证.作为茶客,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喝的茶总是跟以前喝的不太一样,甚至有茶油对某种茶怀有特殊情怀,花了大力气去寻求那种味道却总也寻觅不得。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点的就是茶叶不管而今被赋予了怎样程度的文化内含,说到底它始终是一种农产品。作为农作物,天时、地利是不断变化的,有的年份雨水充足、光照好,有的年份偏偏又遇上干旱等恶劣条件,这就导致了茶叶从茶树上生长出来就带有一定的去不掉的“胎记”,而这些“胎记”就是茶叶本身特征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茶叶的制作过程也是决定茶叶口感、风味的主导因素之一。做茶的师傅间流传着“看茶做茶“、”看茶做茶“的说法,即便现代化机器制茶的普及,也无法做到工业生产那样克隆式出品,对于制茶师傅而言,不要说同一季节做出的茶,就连没一锅出来的茶叶都是不同的!火候、手法、时间等等都会随着茶青本身、天气情况等有所不同,制出的茶叶自然也会有着各自的差别。
再者,喝茶本身也是不同的!很多茶客说这就是商家哪来忽悠人的,我一直自己喝的茶为什么会有不同呢?当然会有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天气,在于场所,在于用水,甚至在于不同的时间段!根据不同的季节,前人们已经帮我们总结出来了:春喝花茶,夏喝绿茶、秋喝青茶、冬喝红茶。之所以这么喝,不仅仅是因为茶叶寒热属性的不同,还是因为只有按照这个季节的划分喝相应的茶叶才会有真正好喝的感受啊。拿茉莉花茶为例,春天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万物复苏,这时候对于花香的渴望及感知都是远远高于其他季节的,相反的到了冬季,朔风凛冽,天寒地冻,寒气袭人,人的机体处于收引状态,新陈代谢迟缓,加上气温的降低会大大降低茉莉花茶芬芳分子的活跃度,这个时候如果我们饮用茉莉花茶的话会很容易产生“茶没味儿”的感知,其实,这对于茉莉花茶而言是何等的不公!这一现象在中老年人群中尤其普遍。
最后,喝茶的人在变化的。人怎么会变呢?人当然也在变,且不提四季轮转下个人感官的不断变化及不同时间人体健康状况的变化。仅仅是心情这一变化就很容易导致喝茶的感受发生极大的不同,举一个最最简单的例子,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挫败感、伤心、失望、生气等等脱口而出“不想吃了”、“吃不下”这样的话语,对于吃饭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喝茶呢?
喝茶,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喝茶跟喝水、吃饭有所不同。喝茶不是生活的必要活动,没有谁不喝茶活不下去,喝茶还是一种消费行为,毕竟我们的茶不是自家地里长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茶客越喝茶越产生困惑的原因——对于中国人而言,我花钱了,你就得给我想要的。只是影响茶叶品饮感受的因素太多太多,茶叶一样,喝起来缺不一样,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多学多了解,在我这些年喝茶的经验来看,喝茶就得跟茶做朋友,做朋友得摸清楚脾性,知道脾性了,相处就不会有那么多不如意了。